2016砂石畅想(发展趋势预测)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2016砂石畅想(发展趋势预测)

    来自 :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2016-01-23

    前言:当前,砂石骨料产业得到了业界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以及商业生态和市场规则的持续构建,传统砂石产业赖以生存的产业源头、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产品质量 、竞争对象、竞争区域、经营模式 、节能环保等基础条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砂石骨料工业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值此岁末年初之际,中国砂石骨料网对砂石行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意欲抛砖引玉,与行业同仁共同畅想2016 。
      1. 环保型砂石骨料生产线是今后发展方向
      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呼吁节能减排、环境环保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保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 ,更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关注领域 。
      具体到砂石行业,环保不仅是为了符合国家政策、遵守相应法规,也是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 。近年来各地频繁传出《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无环评将不予审批》《临沂 :3年整治230家露天采石场》、《秦岭6市关停近300家矿采场》等热点新闻,无一不彰显着政府严抓环保的决心 。由于砂石生产线的开采、破碎 、筛分、制砂全过程都在露天完成,会产生噪音、粉尘 、污水等污染,如果不站在环保的角度选择生产设备、设计生产工艺,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线进行整改 ,对新建的生产线进行科学地规划布局 ,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创新生产模式 ,建设环保型砂石生产线 ,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最小化。
      2.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过去由于受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限制 ,采矿行业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饱受诟病。但如今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工艺的升级转型,矿山开采也能够达到绿色、生态 、环保的标准,环境污染和粉尘排放将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事实上,对砂石矿山行业而言 ,坚持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加强绿色环保与和谐矿区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为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 ,国土资源部积极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国家级绿色矿山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已达661家 ,其中第一批 、第二批试点单位已基本建成,绝大部分通过了验收。
      建设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保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绿色矿山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始终,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 ,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 、安全生产 、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市场对砂石骨料的质量要求提升
      高品质砂石骨料对于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 、大跨径桥梁、深海钻井平台 、水下隧道等,这些工程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砂石骨料的质量也要随之不断提高。
      砂石骨料的质量取决于石矿的品位和制造的水平,高质量的砂石一般具有粒形较好、级配合理、空隙率低 、有害物质含量少、母岩强度合适 、含泥量低等特点。为此,要打破传统砂石骨料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既有运行模式,增加投入 ,采用新工艺、低耗能 、高环保的先进设备,建立产品质检和研发部门,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检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
      4. 企业规模大型化,小矿山、小作坊将逐渐被摒弃
      在现代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背景下,砂石企业规模化发展将成行业主流,现行部分政策已经明确提到要根据城市市场容量的大小整合、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砂石供应基地 ,并对目前低效落后、产能过小的中小砂石矿山进行关停 、合并处理,积极引导砂石矿山规模化生产 。
      值得关注的是,水泥、混凝土、机械、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骨料行业,在加剧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必将加速骨料行业规模化的进程。
      5. 基建项目落地,砂石需求加大
      砂石骨料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从下游需求看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但仍处于中高速发展期,未来砂石需求将加大 。
      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拟达3.8万亿;海绵城市、城轨交通、地下管廊等万亿级基础设施投资盛筵已拉开帷幕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逐步推进和落地;“三大发展战略”以及环渤海地区等“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对砂石骨料的刚性需求,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把我国砂石骨料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注: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 ,每平方米城镇建筑的砂石骨料用量平均为800千克,每公里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4万吨—6万吨 ,每公里高铁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6万吨—8.64万吨,地铁每公里造价从5亿元上升到7亿元—8亿元,比地上建筑用量要大 。
      6. 聚焦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
      目前很多砂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料源不稳定 、废水废料无法完全处理等窘境,甚至还要投入大量资源处理费。为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模式 ,力求资源百分百利用。
      砂石行业对于资源综合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理念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在运作时注重资源整合,推动资源高水平综合利用的发展 。
      7. 水泥资本或将主导行业发展
        目前 ,砂石骨料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 ,行业的竞争对象和资本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此,我们预测在不排除出现更多大型精品砂石骨料企业的同时,未来砂石骨料主要生产商或为水泥企业 。这是因为水泥企业自有矿山为发展骨料提供了最充足的资源保障,而且能够将石与粉均转换为经济效益 ,不仅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做到资源综合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水泥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技术管理 ,使得水泥企业有能力大笔投资环保,建设新型节能环保的砂石骨料生产线 ;此外 ,水泥企业与砂石骨料 、商品混凝土行业在市场、客户、地方关系、工艺与装备、配套设施、政策、人力资源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所以水泥企业发展骨料极具竞争优势。
      8. 智能制造在砂石行业的应用
      2015年,在《中国制造2025》大战略背景下 ,国家将实施智能制造等五大工程,以新型传感器 、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制动化成套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也因此得到了高速发展的机遇 。
      如今,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已是共识。作为建筑材料门类中一个最古老的行业,砂石行业也将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在追寻新型制砂设备和工艺的同时,逐步向智能化和工业化转变 。在现代传感技术 、网络技术 、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 ,实现设计过程、砂石设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需求个性化,使砂石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设计周期大幅缩短 ,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9.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 ,“互联网+”俨然已成为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通俗来说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信息时代 ,砂石骨料也将与大数据、自动化 、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越来越多的砂石企业都开启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例如,借助ERP系统,砂石企业就可实现多产品多生产线的智能控制;线下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与线上销售 、线上服务相结合 ,使信息获取的渠道和生产设计的方式变得更为便捷和先进 ,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开放共享 ;未来 ,还会有更多传统砂石企业亮相互联网舞台 ,与O2O 、电商牵手也不无可能 。
      10. 废弃物循环利用进程加快,尾矿及建筑垃圾成为重要的骨料来源
      我国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要消耗上百亿吨砂石骨料。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逐步成熟,“城市矿山”“绿色能源”的概念得到认可,尾矿及建筑垃圾成为新的骨料来源 ,既节约了天然骨料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会是必然的趋势 。
      目前,一些砂石骨料企业和破碎装备企业已经走在全国固废资源化的前沿 ,研究开发了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有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已达到100多家,推出了再生建材整体解决方案 ,能生产再生混凝土 、再生砌块、砖等多种产品 ,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逐渐形成资源循环使用的新模式。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 ,未来再生骨料的应用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取代天然骨料 ,新建基础设施所用的砂石骨料或将大多来自于固体废弃物再生,机制砂石骨料将只是作为补充 ,固体废弃物将实现充分的循环使用。(信息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上一篇:基建投资增速今年有望维持在15%以上

    下一篇:凝聚共识 携手共创水泥发展新篇章

    
    XML地图